2024-04-27
每一個相遇都是為了離別做準備,你準備好得到幸福了嗎_

每一個相遇都是為了離別做準備,你準備好得到幸福了嗎?

最後更新日期:2020年06月13日


你知道其實沒有所謂的”命中注定”

每一次跟人的相遇都是為了離別做準備。

每段緣分可能持續好幾十年或只有幾十秒

對於我們的父母、家人、另一半、孩子、朋友

我們做好離別的準備了嗎?

「愛別人」比「被人愛」困難多了

因此,只要我們學會愛別人就也學會了「獲得幸福的方法」

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

為什麼我要讀這本書


因為看完第一集後雖然剛看完覺得茅塞頓開

好像得到了能夠變幸福的方法

但把這套理論搬到現實生活中卻顯得有點衝突

書中年輕人事隔三年後跑回來找哲學家理論

(我跟年輕人一樣抱持著想推翻阿德勒心理學的想法,翻開看這本書..)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被討厭的勇氣」第二部

如果說藍本是講述阿德勒心理學的理論,那麼這本紅本就是在教你”實做”

因此我建議先讀完第一部曲再來看這本

第一本書我也有寫觀後感

必讀原因


如果你跟我還有書中的年輕人一樣

把這套理論運用在現實中,效果卻不如預期那麼你一定要回來看完二部曲再出發

適合什麼樣的人閱讀


一樣是所有人都適合,但最好是看過第一部(藍色那本)再來

看完後我學到什麼?


也許我們都還不夠了解阿德勒
第一部也說到了我們要花一半的歲數才能讀懂阿德勒心理學

如果我20歲遇見他,那麼我要等到30歲才會了解
如果我30歲遇見他,那麼我要等到45歲才會了解

所以也許我還不夠火侯,但這也是這本書有趣的地方

每個人讀完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在這邊分享我個人的讀後感

也許我過幾年再回過頭來看又會有不同感受..

可惡的他,可憐的我


我們在和家人朋友談心、商量一些事情的時候

對於清楚知道自己當下正在說什麼是很難有自覺的
不過終究離不開這2種方向

不是責備”可惡的他”
就是訴說”可憐的我”

我不是說都不能抱怨、訴苦,而是我們應該談論的重點不是這個

當然,講完心情會有所抒發而覺得好過一點
但其實”本質”依舊沒有解決,事情依然存在

所以這時應該要來談談第三個方向
【今後該怎麼辦】

舉個例子

我被公司同事陷害背黑鍋,害我被老闆資遣

你可以責備”那該死的同事”
然後再訴說”我怎麼這麼可憐”

結束後朋友會給你一句:辛苦你了、錯不在你

也許這次談話可以讓你心情短暫獲得抒發

但問題本質沒解決..

工作沒了,今後該怎麼辦?
今後該怎麼避免被陷害?

這才是這次談話的重點。

厭惡我吧!拋棄我吧!( 脫序行為5階段)


作為老師的年輕人對於學生不能稱讚也不能責備,那到底要怎麼管教??

對他們客氣,結果就是被爬上頭頂 造反拉

這也是書中年輕人實行阿德勒心理學最挫折的地方

是「問題學生」還是「學生問題」

我們所認為的問題學生,其實都只是學生問題沒有被解決而已

接下來說說「脫序行為的5個階段」
不只適用於學生,成年人也適用

脫序行為的5個階段

尋求稱讚


他們不是表現出”好的行為”而是在做”能獲得稱讚的行為”

沒人稱讚就不做好事,沒人懲罰所以做壞事也沒關係

例如考100分能得到稱讚,但這100分可能是努力學習來的也可能是作弊來的。

但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拿100分或是跑第一、跳最高
所以他們得不到稱讚就發展到第二階段

引起注意


即使得不到稱讚也無所謂,總之引人注目就對了
被誇獎能夠引起他人注意,被責罵也是。

積極的學生可能會在上課中喧嘩,捉弄老師

消極的學生則會以”無能”的型態來引起注意,例如不寫作業、丟三落四、學習表現不好…

這兩個階段應付起來都還算簡單,只要讓他們知道平凡的重要,不一定要當特別的才是厲害。

但若沒即使處置就會在進入到下一個階段

權力鬥爭


不順從任何人、不斷挑釁、挑起鬥爭

藉由”反抗”來展現自己的力量

積極型的可能會偷竊、吸菸..故意觸犯一堆規定
消極型則是以”不聽話”來應戰

這時大人的責罵、處罰就是他們獲勝的象徵
接著在進入到下一階段

復仇


對於那些不認同我,不愛我的人進行復仇

就是做出一大堆讓人討厭的事情

一但進入這個階段,大人就不用說了,可能連班上的同學都會開始討厭他、孤立他。

但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會試圖以”討人厭”這一點來跟所有人做連結。

這時的他不會正面跟你交戰,而是一在重複你”討厭的事”


例如
跟蹤、騷擾喜歡的女生
或是自殘,藉著傷害自己來告訴你,這一切都是你們的錯。
不過還有一個比復仇更上一層樓的階段

反正我就爛


證明自己無能
不要再對我有所期望,因為我很無能
這也是對人生絕望的開始。
一個最糟的狀態。

至於解決方式呢?要怎麼幫助這些孩子呢?

我只能給你書上的建議
教會他們”尊重”,尊重每一個人也尊重平凡的自己。

更深一層涵義就要給你們自己去發掘體會了。

「認同自我」的勇氣,平凡每一天才是考驗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人類抱持最根本的需求就是「歸屬感」

不想被孤立,希望感受到”待在這裡也可以”的感覺。

但要怎麼做才能獲得歸屬感呢?

答案是成為跟大多數人不一樣的特別存在。

是”獨一無二的我” 不是 ”跟大家一樣的我

不願意認同自我,總是跟別人比較來凸顯自己的不同
說穿了就是過著”欺騙自己”的生活方式

其實甘願平凡才是最困難的事。能做到這點你就真的比很多人厲害了。

人與人之間,心意永遠無法相通


我不認為世上真的有什麼”感同身受”

因為你不是他,你沒有他的經歷,你永遠無法跟他一樣

命中注定的人?才不存在呢


我知道這麼說,那些在等待Mr.Right的人可能會想打我。

那些大嘆沒有邂逅的人,事實上每天都會遇到一些人。

只是你沒有主動跨出那一步去製造緣分。

弗洛姆說過:「愛上某人,並不單單只是激烈的情感。那是一種決心、決斷、還有約定。」

所謂”命運”是要用自己的手去打造的。

結論心得


最後哲學家與年輕人道別,並說以後應該不會再見面了。

雖然問題還沒有一個明確答案,不過這就是個人自己的修行了。

對,就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意思。

而他們的道別並不是因為討厭所以說再也不見

是他們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即使都不再見面也不會影響他們之間的感情

因為每一次的相遇都是為了離別做準備。

我也知道這本書其實我還沒講完呢,也因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

就像我前面說的,我才不信有什麼”感同身受”這種事
我所發表的也只是我自己主觀的看法跟感想。

還是希望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翻一番這本書,相信你的心得會跟我不一樣

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在下面留言跟我分享。

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小編介紹的書籍,趕快點擊下面的按紐~

關於道別我覺得于美人這段話讓我超有感
生離死別,你準備好了嗎?

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

也在下方幫小編拍5下手吧~~~ 人´∀`)

讓小編知道你喜歡這類文章

才能繼續寫出這類型的文章唷~

(若還不能按的話,先點進去免費註冊完就可以拍了唷~)

喜歡的話也可以按 Ctrl+D收藏~

再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身邊需要的朋友吧~


我是阿鹹

我在「鹹式生活」

與你分享關於投資理財 自我成長的生活大小事

想追蹤更多第一手消息歡迎追蹤我的IG

喜歡這篇文章嗎? 分享一下吧~

小編

一個喜歡傳達保險觀念的斜槓業務員。 好奇心強,喜歡學習各種知識,化成最簡單的文字傳達給你

View all posts by 小編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